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押题版)(九)

时间:2017-07-31 13:25: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抗的产物。故选A。
点评: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1)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朝鲜战争是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3)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末期,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稳定的政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
D.第三世界的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政治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力量的大小,因此,根源还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这一重大变化,使得世界出现许多新情况:大国关系在重新调整,出现了缓和的趋势;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掩盖的矛盾,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2分)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冷战结束的标志,(1分)并简要概括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基本状况。(2分)
(4 )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材料三中“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欧洲冷战: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2分)
(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任答两点给全分)(2分)
特点:逐渐走向联合;逐渐由经济联合走向经济政治联合。(2分)
(3)苏联解体。(1分)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分)
(4) 欧洲联盟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苏联的解体;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可逆转。(4分)


本题解析:(1)这一题考查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只要课本知识熟悉,不难做出回答。其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应该指欧洲显示出来的对抗、对峙但不发生战争的相关史实,如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修筑等;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则应该是冷战双发之间发生的热战,即朝鲜战争或者越南战争等。
(2)原因:首先要能根据图一得出这是在考查欧共体形成的原因,然后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形成原因,并迁移过来,即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抗衡美苏提升国际地位的需要;法德和解是关键;马歇尔计划的客观作用等;特点:要求结合材料中的两幅图片,由第一幅图片可以得出其特点是欧洲各国走向联合‘由第二幅图可以得出欧洲的联合由经济发展到经济政治的联合。
(3)这一题的答题依据是“根据材料三”,所以结论要从材料三中得出。标志:根据材料三中的“伴随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可知标志是苏联解体。基本状况:根据“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出现了缓和的趋势”、“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可以知道是总体趋势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4)这一题的答题依据是“结合材料二、三”,所以就需要从这两个材料中提取跟多极化有关的信息,由材料二可以得出欧盟的崛起,可以引申出欧盟和与欧盟类似的力量中心的崛起;由材料三可以得出苏联解体这个原因,再加上根据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理论,世界多极化根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所以答案就自然得出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不结盟会议召开的场景,不结盟运动是(?)
?
A.以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协商调和的舞台
C.以求同存异为运动的核心政策
D.以和平与发展为运动的行动纲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不结盟运动反映了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维护和平、致力发展的历史潮流,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综上,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