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31 13:15:32
1、判断题 2012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A.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
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
D.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出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局部的不和谐因素,并不能反映战争即将临近,更不能说明其为国际关系的主导。排除BC。只能说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什么活动?有何历史意义?(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决定一国对外关系的根本原因和关键因素.(4分)
参考答案:
(1)马歇尔计划。(1分)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2分)
(2)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西欧、日本崛起;(4分)
(3)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3分)
(4)国家利益;国家实力。(4分)
本题解析:
(1)注意图片信息“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质”,可知是指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根据所学知识,
美国的目的是帮助西欧渡过战后的经济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进而拉拢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这是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2)注意材料时间“1971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经济发展趋缓,经济危机发生,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又面临日本与西欧的挑战,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出现。根据“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不难分析。
(3)结合所学知识,尼克松上台后改善中美关系,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会晤,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中美关系由对抗转向正常化。
(4)国家利益是世界政治中作用最持久、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在当代世界政治中,一个国家发展对外关系,开展对外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动因和基本依据就是国家利益。而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对外政策的重要保障。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针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
B.联合国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作用日益增强
C.建立处理安全问题的协调机制日益迫切
D.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时各国步调一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三幅图片,分别涉及到前联合国秘密长对叙利亚的斡旋,多国共同搜救马航MH370,习近平对乌克兰局势的表态。B项不全面;在叙利亚、乌克兰问题上,各国并不能做到步调一致,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两极格局瓦解后,随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尽管经济政治面临种种矛盾和问题。但在“维护世界和平、民主,保护人权”等口号下,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的行为却日益明显,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进攻利比亚、推翻卡扎菲政权等。美国这种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谋求世界霸权和全球战略利益?
B.推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形成
C.推行世界的民主化进程?
D.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格局的突出变化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以美苏对峙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最大的变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荚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