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7-27 20:09: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 ②重视道德的意义 ③追求社会的平等 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所谓仁是指统治者要对被统治者实行仁政,即要求统治者能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所谓“礼”:“贵贱有序”。 故排除①③,选C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
①兴办太学     
②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③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④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解答此题。秦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一些儒生攻击郡县制度,儒家思想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一度泛起的分封势力被铲除,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比较分析,便会得出正确答案。解答此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A项:压制知识分子。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都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压制知识分子。但是无论是加强思想专制还是文化专制,其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考点: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点评:一般来说,封建时期的一些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制订的。秦始皇信仰道教,故焚书坑儒,虽有些残暴。但是与独尊儒术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实质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压制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思想文化。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科技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理学的演变
D.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明清之际,随着王朝统治的腐朽没落,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与这首诗的观点最相符的是
A.天人感应
B.心外无理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的理解。“万物根源总在心” 意思是说万物本原在于自己的心,由此可判断是心学, B项是心学的重要命题,故选C。A项是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思想,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C项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它正是陆王心学所反对的;D项是明末清初顾炎武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强调做学问要关注现实,解决现实问题。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本题要结合哲理诗的中心句和关键字“心”。其它选项结合所学观点的基本含义来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