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新思想的萌发》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27 20:00: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不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这三种思想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知识分子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行民主政治
D.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三者的共同点,结合史实可知三者都属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其主张代表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也与近代中国的救亡爱国运动紧密结合,所以A B C 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没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这也正是其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其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师以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人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人的侵略。
(2)洋务派、维新派。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3)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在《长兴学记》中说他创办学堂的目的是“夫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所谓“逆乎常纬”……他开设的学科除了义理、考据、词章之外,还增设“经世之学”。……后来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说:“其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康有为“每论一学,论一事,必上下古今,以究其沿革得失,又引欧美以比较证明之”。
材料二 “泰西诸国,首重政治学院。其为学也,以公理公法为经,以希腊罗马古史为纬,以近政近事为用,其学成者授之以政,此为立国基第一义。”
——梁启超《与林迪臣太守论浙江中学堂课程应提倡实学书》
材料三 “……默验时局,以培养人才为当务之急。……启超窃惟西国学校,种类非一,条理极繁,而惟政治学院一门,于中国为最可行,而于今日为最有用。……其学焉而成者,则于治天下之道及古人治天下之法,与夫治今日之天下所当有事,糜不融贯于胸中。”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教育理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梁启超请办学堂教育的具体目标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康、梁二人治学、办学方面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共同点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理念:提倡创新;教学严谨;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贯通古今中外;注重实用学问。
(2)具体目标:培养能治理国家的政治人才。理由:“泰西诸国,首重政治学院”“惟政治学院于中国最可行、最有用”。
(3)共同点:注重实用,借鉴西学。原因:救亡图存,为维新变法作准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
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
B.毕业生不在请政府中任职
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
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测试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及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其具体立意是要测试考生对洋务运动中所办学堂所具特点的掌握情况,测试考生是否了解这些学堂和与科举制度的异同。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
[?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孑L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