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9:51:10
1、判断题 为解决八达岭隧道的施工困难,加快施工进度,詹天佑
①设计了“人”字形路线 ②改进了施工机械 ③采用了直井施工法 ④购置了现代通风设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7分)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8分)
3、判断题 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A.俄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英国人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因斯坦回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原子弹的制造方面,我所参与的就只一件事:我签署了一封给罗斯福总统的信,在那封信里我强调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来实现原子弹的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人类的一大恩惠”。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爱因斯坦对原子能使用的态度有何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相对论有点像一座两层的建筑……”爱因斯坦这里所说的“两层”是指
A.时间和空间
B.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C.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D.古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