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七)

时间:2017-07-27 19:45: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
A.联合国
B.欧洲共同体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的“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可知该措施属于军事措施,故排除A、B两项;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发起的,故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发起并组织的,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
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B.越南战争
C.朝鲜战争
D.柏林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并未体现寻求妥协;B.越南战争与C.朝鲜战争,美国最终参战,因此排除后选D。?
点评:雅尔体制及其作用下的"冷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重要的切人点如从雅尔塔体制形成到表现"冷战"、美苏争霸,直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起的国际格局的变化等。从命题的形式上看与当今重大时政问题相联系是命题的重要方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示意图。图中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是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②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
③冲突是“冷战”格局的表现?④冲突大多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组合选择题,时限为“21世纪”。1991 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雅尔塔体的崩溃,冷战格局的结束,所以题中③的叙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所有带③的选项,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政治地图”是反映世界或国家政治事物和现象的地图,它是在经济发展、战争和居民迁移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政治版图,可以人为划定界线。下列不能体现政治地图发生变化的是
A.1949年:北京——“毛主义”与红色中国
B.1961年:柏林——在欧洲冷战的前沿
C.1962年:古巴——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
D.1991年:莫斯科——是机遇还是挑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l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乃至亚洲的政治版图。l961年,柏林墙筑起,阻隔了东德、西德的交往,德国和欧洲的政治地图发生了变化;由 “1991年”“莫斯科”可知此时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世界政治版图发生巨变;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但并未引起政治地图的变化,故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帝国不会被攻克,而只会分崩离析。”这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反对派势力的强大
B.地方势力的发展
C.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弊端
D.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帝国在政治上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其管辖下的地方喜欢更大程度的自治,认为帝国的瓦解不会是外部被攻克,而是因为下属单位的自治导致分崩离析。故说明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下属单位的自治,即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