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三)

时间:2017-07-27 19:43: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二次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美苏都表示在德国问题上进行合作的愿望,并达成了相关的协定。然而,共同敌人消失后,美苏出于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地缘政治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冲突,放弃了合作的意愿,进行对立和对抗。从1945年欧洲战争结束到1949年两个德国的出现,美、苏、英、法曾举行过6次外长会议,试图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找到彼此能接受的合作途径。事实表明,以美英法为一方,苏联为一方,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愿做出妥协。
材料二 ?1947年前后,美国加速了分裂德国的步伐,西方国家实行占领区的合并,并在自己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指责西方的举动破坏了德国的经济统一和经济联系。1948年6月24日,苏联主动出击,实施柏林封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态度坚决,顶住苏联的压力,坚守在西柏林的阵地,通过空中运输援助西柏林,并对苏占区反封锁。同时美英法先是向苏联发出同一内容的照会,被苏联基本否定。接着西方三国决足把柏林争端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理由是苏联制造的紧张局势“构成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对安理会提出的方案,苏联实行了否决。但是美苏双方都没有指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采取了克制态度,没有把事态进一步扩大和恶化。几经交涉和谈判,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取消。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说:“俄国在柏林问题上所表现的粗鲁和野蛮,使得欧洲人认识到,西方国家之间必须建立密切的军事支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等大国在德国问题上对抗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斗争的方式和影 响。(9分)


参考答案:(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失去合作基础;战后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间的矛盾加剧;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6分)
(2)方式:封锁与反封锁;外交照会;在联合国安理会斗争。(6分)
影响:促进德国分裂,加剧了美苏对抗,推动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3分)


本题解析:考查二战后美苏的冷战。(1)二战后美苏失去了合作的基础,由于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两国对峙的形势日益升温,但由于经历了二战的洗礼,各国人民反战的呼声日益强烈,因此两国的对峙主要以冷战作为对峙的主要形式。(2)美苏双方在柏林危机问题上的斗争的方式和影响可以从材料二直接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GDP增长情况图(单位:亿美元)

(1)为什么阿登纳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结合二战后的国际形势,谈谈你的理解。
?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相关国家经济变化的概况。?
??
(3)目前,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效,正朝着“努力使欧洲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一种经济、社会、文化力量”的方向发展。欧洲的联合给当今世界带来什么启迪?
?


参考答案:(1)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或欧洲传统优势地位的消失);两极格局形成(或美苏冷战局面的出现)。
(2)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德国经济位居前列;法国经济发展虽落后于德国,但也稳步增长;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共体后英国经济发展迅速,但落后于德法。
(3)从对抗走向联合,开辟了区域和平发展的模式;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典范,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使国际格;促进欧洲文化认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其中一个在经过40年的拮据和苦难后想歇下来喘口气,另一个正在进行超人的努力,不得不过着悲惨的禁欲生活。那个新贵坐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夸夸其谈,而其穷亲戚则在那里没有发言权,像个麻风病人那样被摒除在国际舞台之外。”材料中的“新贵”和“穷亲戚”分别指
[? ]
A.苏联、中国
B.美国、日本
C.英国、澳大利亚
D.中国、越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发生这种变化的有利条件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欧洲共同市场的形成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2)据材料指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最准确?一(填写序号)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洲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
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
(2)主要不同点:从向苏联“一边倒”,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调整为与俄罗斯走合作之路、谋求共同利益、求自身安全。说明:这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理解与信任不断增加;也说明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发展和深化;坚持对外开放,对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对话、交流与合作等。
(3)选A。理由: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故正确答案为A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