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7-27 19:36: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温家宝总理曾说:“我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的下列哪一思想
A.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D.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学家提出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政治主张。所以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


A.“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知行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等信息说明与理学有关,理学中“格物致知”认识论符合题干主旨,故本题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转型时期,敦沫若把这一阶段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利益要求,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思想方面的反映。是对儒学的批判发展,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明清时期的中国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故判断为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潮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