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主要经济政策》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27 19:26: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新特点是
[? ]
A.海上贸易通道已取代陆上丝绸之路
B.民间的自发贸易成为海上贸易主体
C.丝织品成为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商品
D.开始与西欧国家形成直接贸易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1分)
材料一?汉代晁错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1)依据材料一,概括作者的经济主张?(2分)结合史实简要分析这一经济主张实施的历史影响。(4分)
材料二 175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
1750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3.2%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分)
?
材料三?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3)荣氏企业属于哪种经营性质的企业?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怎样的变化?(4分)
?
材料四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4)材料四中,国家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的措施其实质属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复苏的历史意义?(4分)
?
材料五 1954年5月,荣氏企业后人荣毅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提出对申新纺织公司等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在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起了带头作用,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普遍尊重,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5)公私合营后的荣氏企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


参考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2分)
影响: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的落后。(4分)
?(2)变化:中国所占份额迅速下降,欧洲所占份额迅速上升。(2分)
原因:中国固守小农经济,抑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侵略;欧洲工业革命的进行,使生产力迅速发展。 (3分)
(3) 民营企业。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15分)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6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3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2分);
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2分)
(3)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2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4分,任答两即可得满分)
(4)答案: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分)
(评分说明:答出工业革命给2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2分。如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殖民扩张、传教等均可各给2分,总分不超过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过:“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的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本身”,下列不能证明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B.君主专制强化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C.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自卫
D.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业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从多角度论证这一观点:政治:专制集权高度膨胀,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阻碍了发展”,经济:传统的农耕文明取得了巨大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当世界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时,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明清时期虽然出现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但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礼教纲常愈趋苛严,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新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因此D表述不对,符合题意。
点评:解答否定型选择题,审清题型、题意是解答否定型选择题的必要前提,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1)直选法,根据所学知识,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2)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的选项,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 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黄金珠玉”代指商业,“务劝农桑”是指重视农业。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