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9:21:50
1、判断题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思想与方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回答14、15题。
小题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小题2:在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期问,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积极意义在于?
A.用科学理论阐明社会发展的规律
B.敲响民族危亡警钟,号召救亡刚存
C.用生物进化规律来解释社会发展
D.宣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出现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张的显著特点。(2分)
⑵梁启超归纳的第二期有何史实依据?(2分)“新时期”又指什么?(2分)
⑶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
参考答案:⑴特点:中体西用。(2分)
⑵史实: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2分)
“新时期”: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的新时期。(2分)
⑶变化:从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2分)
原因: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③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任2点给2分)
⑷启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核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1点给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共有两层含义: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创立民国”,就是政治革命,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推动作用。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成与维新,事苟无益。”这说明
A.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AC项是错误的;B项从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来。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历史学家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学着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能够看出史学家从当时中国实际所处社会环境出发肯定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合理性,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明显与此不符。
点评:新课标高考中较原有的高考模式增加了基础历史理论知识的考查,较常见的有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