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9:18:07
1、选择题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下列观点与文中“他们”同属一个派别的是( )
A.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B.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C.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D.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重农抑商,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用军事力量清除旧的奴隶贵族,强迫人民群众生产劳动,商人和知识分子被歧视等,这些主张应属于法家学派。A项是儒家思想,B项是道家思想,C项是法家思想, D项是墨家思想,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权威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明末李贽提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是 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因此选C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海禁政策的实施,使得沿海居民“生理无路”,生活所迫,不得不入海为盗,A项符合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宋明理学的思想,解题关键是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理学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它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又把“理”说成是封建伦理道德,宣传“存天理,去人欲”的说教。理学是一种新式的儒学,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儒、道、佛互相渗透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它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此被采纳为官方哲学。宋代理学受到明清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首先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明白题干意思,其次要重点理解和掌握理学思想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