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27 19:17: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两极格局瓦解后,首次展现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冷战后世界新格局态势的是( ? )


A.海湾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空袭南联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观察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 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二战后的美欧关系
B.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C.二战后美苏冷战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关系的理解。A B项是错误的;该图片反映的是二战后的美苏关系。D项是错误的;这反映的是第一世界是美苏关系。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 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材料二?同样是法西斯国家,同样是二战中的战败国,德国的政府首脑勇于向二战中遭受过德国侵略的国家和杀戳的人民下跪谢罪。但是,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日本的右翼势力始终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日本政府也-直没有真正向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谢罪。并且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再度抬头,经常有日本内阁成员发表粉饰侵略历史的言论,包括政府要员在内的政治人物每年都去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祭拜。同时日本右翼势力还一次又一次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对亚洲人民的侵略罪行,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日中战争是中国“挑起”的。……2013年7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首次正式表态称,将推动修:宪把自卫队改名为军队。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罔顾邻国人民的感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
——大纲版教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新闻网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产生的影响。(6分)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开始沉渣泛起,军国主义思想重新抬头。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影响:获得巨额赔款和大量战利品,增强了实力;攫取台湾、朝鲜战略要地,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刺激了扩张野心。(6分)
(2)原因:①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3分)②“二战”后,虽然美国强制日本推行民主改革,但军国主义思想观念却没有彻底根除。(3分)③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免于起诉并释放部分战犯,保留了作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影响依据材料一来概括即可,从材料一种“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概括出获得巨额赔款和大量战利品,增强了实力;从材料一中“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可以概括出攫取台湾和朝鲜战略要地,有利于进一步侵略中国;从材料一中“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可以概括出刺激了日本扩张野心。
(2)历史原因可以从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以及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惩罚不彻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中,美苏在对德问题上所存在的矛盾根源于双方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性质的不同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财政部长曾得意的宣称“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有关的历史现象主要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世界银行的建立
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