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9:08:17
1、判断题 清代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城镇是
A.汉口
B.苏州
C.佛山
D.景德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造成这首唐诗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际关系的淡漠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C.社会风气的败坏
D.价 值观念的更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首诗指出唐朝社会“友谊宝塔”完全建筑在黄金的基地上,没有黄金这块奠基石,马上就会垮台。黄金成为衡量世人结交的砝码:这边黄金不多,那边交情跟着不深。两者恰好构成正比例。诗人用精警的语言,揭露了中唐以后世风日下的情形。这种拜金主义的风尚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B。
点评:题干引用的这首诗言浅意深,富有哲理意义,反映了唐代社会世态人情的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学是社会的一画镜子,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2分)古今中外,对海洋的重视和利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来,汉朝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印度半岛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路方面,从登州、扬州出发,可到达今天的韩国和日本;从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可到达……
材料三: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顶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船队,由郑和率领,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10万余里。
材料四:18世纪末,英国国王派使者到中国。希望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信中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得到开拓的条件及其开通与扩展的历史意义。(5分)
(2)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使上的壮举,而新航路的开辟“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世纪”两者产生的影响大不相同。其根源何在?(3分)
(3)材料四反映了中国怎样的海外贸易政策?概括指出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条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领先,航海技术先进;统治者政策开明。
意义:促进了中国同欧亚非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
(2)根源:经济基础不同。新航路开辟是在资本主义萌发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满足资本主义对市场、资本的需要而进行的;中国当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发,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和加强海外联系。
(3)政策:中国推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政策。影响: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本题解析:本题以海洋为切入点,考查了我国古代在对外贸易和整个对外政策的变化。通过东西方的不同状况进行对比,从而体会开放国兴,封闭落后的基本道理。回答相关问题,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诗句中,可以获得我国古代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历史信息的是
[? ]
A、“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B、“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C、“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D、“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