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主要经济政策》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7-27 18:59: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导致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私田的大量出现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改革?
D.周王室日益衰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初年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因此选A.
点评: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古代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男耕女织”式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的学习,同时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国古代土地制度重点认识井田制和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演化过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巳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斯密的这段论述说明了当时的中国闭关自守,没有实行市场经济及与之相应的法制建设。这样的制度安排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能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斯密的这些论述切中了当时中国的时弊,揭示了中国长期落后的主要原因。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大都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A.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
C.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利于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采用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主要原因是农业在封建社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小农经济是封建政府王朝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安危,稳定小农经济能够巩固封建统治。因此ABC均是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原因。D项错误,明代后期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故选D。
点评:在古代历朝统治者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业征收重税,用来排挤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在经商致富后把钱往往投资在土地上,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
——《陆宣公奏议》
(1)材料所述为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赋税制度?(2分)
(2)该朝早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材料是如何评价该赋税制度的?(2分)
(4)请再列举我国该朝代之后至近代以前的赋税制度一例,并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变化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唐朝;两税法。(2分)
(2)租庸调制。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2分)
(3)利: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以资产多少收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弊:资产没有估算标准,无法准确计算出来;能生利的资产和不能生利的资产同样看待。(2分)
(4)列举:宋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制等。(1分)
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任二,2分)
原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1分)


本题解析:本题从唐朝两税法说开来,围绕我国赋税制度命题。前三问是对两税法的考察,课本上就能找到。后面一问可找的例子很多,举一个你最熟悉的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