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8:53:10
1、选择题 下列王朝,从来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因此选A。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注意树立宰相制度的兴衰历程
(1)秦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2)汉武帝时启用布衣为相。东汉光武帝时扩大“中朝”尚书台的权力,宰相职权演化为执行机构。(3)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4)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5)明洪武十三年,罢中书省,废丞相,宰相制度遂废。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清朝军机大臣的最基本职责是
A.决定全国军国大事
B.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排除A项,符合题意的是D。BC项是军机处的职责,但不是最基本职责。故选D。
考点:军机处
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军机处的职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了唐朝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D.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解答本题必须先要清楚两幅古代名画所处的时代背景,昭君出塞是汉元帝时迫于匈奴的强大而将宫女昭君作为公主,远嫁呼韩邪单于;而《步辇图》反映的是贞以观时期,松赞干布遣使向唐政府求婚,之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从上分析可知,《步辇图》反映出的唐朝的突出特点应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刺史?④军机大臣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秦代有专职的监察官员就是御史大夫,汉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特设13州刺史以监察各郡县官员,而①太尉主管军事并非监察,④清代的军机大臣主要负责处理皇帝认为的军国大事没有监察官员的职能,故答案选C
点评:重点掌握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监察制度作用是什么?2、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是如何设置的?3、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得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明代内阁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起初明太祖延续了元代政治设置了中书省后将其废除,A项说法错误,明成祖之后内阁正式形成且权力不断扩大,但内阁始终是皇权的侍从,秘书机构而无决策权,内阁的出现是皇权强化的产物,C D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内阁史实,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
考点:明代的内阁制度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明代内阁设立的背景和目的;②内阁的性质;③中西内阁制度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