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7-27 18:36:1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2分)儒家思想历经发展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为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4分)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儒家学说取得成功,还因为它合乎时机。它为中国和东亚大部分地区提供了儒家生活方式的准则,并作了合理说明。结果,在长达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充当中国文明的基础。
(2)据材料二分析“儒家学说取得非凡成功” 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东西方的思想碰撞

(3)两位思想家在关于“人”和“道德”方面各有何名言,他们都重视什么问题?(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4分)
(2) 它经过历代的发展改造,受到统治者和富人的支持;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合乎时机。(4分)
(3)名言:孔子“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和“知识即美德”。(2分)共同关注:都重视人和人的道德;都重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2分)


本题解析:第(1)问,直接依据材料信息整合归纳后回答,如哲学化、注重伦理、吸纳佛、道思想等;
第(2)问,材料二从三个方面作以说明:一是适应了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要求所以统治者和富人支持,二是儒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所以能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与时俱进所以合符时宜。
第(3)问,是对结合所学知识对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简单识记,难度小。
考点:早期儒学、宋明理学和蒙昧中的觉醒
点评:材料一二浅显且层次分明,结合材料基本能够整理出答案,但要注意不能照抄原文。第三问要求所学知识记忆到位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者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朱熹的观点。指出宋代儒学至此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阶段?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3)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5分)
(2)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2分答出两点即可)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3分)
(3)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给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结合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第(3)问,这是开放型的题目。主要根据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儒家教育官方化、制度化的标志是?的建立
A.太学
B.书院
C.国子监
D.理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结合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④ “仁政”被剔除,儒家思想沦为法家思想的附庸与中国汉代思想发展的特点不相符合,汉代董仲舒重新整合的儒学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求,所以取得了独尊地位,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时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在反思和批判旧儒家思想的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精髓。下列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①以天下为己任 ②凡为帝王皆为贼也 ③倡导唯物主义  ④经世致用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