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7-07-27 18:28: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元朝时右丞相铁木迭儿掌管宣政院,他的儿子也为宣政院使。《元史?奸臣传》记载了时人的批评,称其“无功于国,尽居贵显。”宣政院的“贵显”在于?
[? ]
A.向各省宣达政令?
B.负责中央官员选拔 ?
C.管理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
D.掌管蒙古兵马征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从此番议论中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主要职能是
[? ]
A.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
B.为了监察和管理地方?
C.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 ]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分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相同:荆州地域广阔,特产丰富,是实现政治目标的战略要地。
(2)鲁肃:夺取荆州,确保江东;进而占据长江流域,形成南北对峙;实现建立帝业的战略目标。诸葛亮:夺取荆州,进占益州;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形成三方鼎立;实现复兴汉室的战略目标。
(3)影响:双方围绕荆州必然展开激烈争夺;双方均视为主要敌人,为抗击曹操,在荆州问题上会有所妥协。(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 ]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