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27 17:33:15
1、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孟子《孟子·离娄上》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
──荀子《荀子·王制》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断没有袖手旁观,不管那船的好坏,任那舵工水手胡乱行驶的道理。
──陈天华《警世钟》(1903年)
材料四 民本思想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谓“天佑下民,作之君”。……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社会长达三千年,民本思想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忠君思想、官本位思想,已深深植入中国社会的骨髓之中,渗透到中国人民的血液里,只要有机遇,就会顽强地表现自己,影响、控制和规定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
──刘绪贻《再论把“民主”与“民本”区分开来》
根据材料,
(1)材料一中孟子和荀子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贡献。(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思想的历史价值。(4分)
(3)概括材料三中陈天华的主要观点。 上述观点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民本思想。(2分)
参考答案:(1)共同点:君主一定要爱民,否则就有可能被民众推翻。(2分)
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或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对“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其它言之有理的属于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的主张,可酌情给分)(每点1分,满分3分)
(2)观点: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认为工商皆本;(3分)
价值: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1分)
(3)观点:百姓是国家的主人,皇帝、官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可以撤换不称职的皇帝和官府。(2分)
体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每点1分,满分3分)
(4)民本思想强调民众的重要作用,对抑制统治者的暴政起了一定作用;(答“民、本思想是与君权天授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得1分),和近代民主思想有本质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民主思想的传播(答“长期影响、控制和规定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与行为”得1分)。(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通过夏朝夏桀的教训,得出君主要爱护百姓;材料一孟子军舟民水的理论,也揭示了君主与百姓的关系,爱民,否则会被百姓推翻的理论,所以可以得出两者的共同点是君主一定要爱民,否则就有可能被民众推翻.关于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表现,则要答出孟子的主要思想观点有哪些,这就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包括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对“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
(2)黄宗羲思想的观点直接从材料中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二中的”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几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包括:天下为主,君为客. 其次是: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再次为: 由”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得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历史价值就是作用或者意义:首先是反对君主专制,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3)陈天华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即可. 根据材料三中”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可知作者认为百姓是国家的主人,皇帝、官府都是为百姓服务的,百姓可以撤换不称职的皇帝和官府。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主权在民: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等项自由和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等,主要是体现出百姓,,政府的各自作用.
(4)评价民本思想:首先要谈民本的含义: 强调民众,以民为本.其次是民本的作用: 对抑制统治者的暴政起了一定作用;另外封建社会的民本和近代社会的民本也不同,封建社会民本是统治阶级一种统治策略,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近代民本是资产阶级的民本,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民本思想
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本思想之主权在民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 ]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0分)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历史学对人类生活所做的解释……对变迁和传统或赞同,或拒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只是一太极(理),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道理则同,其分不同,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一,归纳朱熹思想体现了儒学怎样的“传统”和“变迁”?(4分)
材料二 东阳陈同父,跌宕不羁,常与客言:昔有一士,邻于富家,贫而屡空,……富翁告之曰:致富不易也,……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五贼不除,富不可致!请问其目。曰即世之所谓仁义礼智信是也。
——岳珂《程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亮的思想与朱子的思想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传统:仁、礼思想;(2分)
变迁:吸收佛道思想,提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2分)
(2)不同:反对儒家仁义思想,主张发财致富。(2分)
原因:传统儒家把义利对立起来;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要求发家致富。(4分)
本题解析:(1)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能力。材料中“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可知儒学传统:仁、礼思想; 根据理学的含义可知变迁:吸收佛道思想,提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2)本小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大凡致富之道,当先去五贼(仁义礼智信),五贼不除,富不可致” 得出陈亮的思想与朱子的思想的不同。根据所学儒家思想内容与商品经济发展知识,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
点评: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目的是规范人的行为,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顾炎武的主张:反对宋明理学、主张经世致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还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其它主张如反对宋明理学、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等也需要掌握。顾炎武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以致用。故选A。BCD皆为宋明理学的主张。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 顾炎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