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新思想的萌发》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模拟版)(六)

时间:2017-07-27 17:21:2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变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满族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旧秩序结构极为牢固,自我维护极为巧妙,能够经受住一个世纪的民众叛乱和外国入侵。然而,正是它本身的力量否定了它。它对工业主义与民族主义近代运动的适应,对科学和民主的适应是如此缓慢,以致最终必然让位。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指出“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晚清政府是怎样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9分)
材料二?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思想变革”的名称。如何理解“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了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7分)
材料三?事实上,这个变革的时代并没有清晰、完整、现成的设计。……当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的工作时,也有一些极为有利的条件:他接过了由毛泽东统一起来的能够有效运转的全国性的政党和政府……邓小平还有一些令人难忘的个人品质,使他得以引领中国的转型。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表现:政治: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伦理道德根深蒂固。(3分)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体西用”思想指导洋务运动,导致运动失败;19世纪末,镇压维新变法运动,拒绝改良;20世纪初,迫于形势压力,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6分)
(2)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2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2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地影响。(2分)
(3)条件:“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高考制度的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科学事业的春天;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邓小平的优秀品质和卓越领导。(10分,任答5点即得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旧秩序结构”的表现: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儒家伦理道德根深蒂固。晚清政府对近代化“适应缓慢,最终让位”的: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体西用”思想指导洋务运动,导致运动失败;19世纪末,镇压维新变法运动,拒绝改良;20世纪初,迫于形势压力,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最终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民国初年之后”这一信息是解答本问的关键所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其影响趋势“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指的是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对专制主义的空前打击;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马克思主义作为新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地影响。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邓小平全面接手中国转型工作”时的国内有利条件:“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验与教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高考制度的恢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和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科学事业的春天;党和政府的强有力领导;邓小平的优秀品质和卓越领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中的“吾”是
A.魏源
B.张之洞
C.梁启超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其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进行改革变法,重视人才培养,改革教育制度,改革科举制,改革选官制度。最符合的是中国的戊戌变法,其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康有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有根本区别的是(?)
A.鼓励开矿建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维新派是资产阶级,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阶级立场不同,政治立场也就不同。所以他们的政治主张不同,洋务派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只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新派则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05年,一本书给安徽少年胡洪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剌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这可以说明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
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
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
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1905年”“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可知是指严复的《天演论》这本书的作用,因而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以下是20世纪初北京普通市民的两段对话
A.民风日新
B.民智未开
C.民权兴衰
D.民族觉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12年,清帝退位...大清朝灭了...小心被当成满清余孽...那我得赶快剪掉辫子...1917年清帝复辟...大清皇帝回来了...小心被当成革命党...哪里有卖,我得赶快去买一条。”说明当时的民众缺乏民主革命思想,民智尚未完全开启。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社会思想的进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