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27 17:19: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
D.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述现象是民国建立前一两年的事,再分析选项,A、B、C都发生于题干现象之后,不可能是它的原因,所以只能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答案为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史实,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其中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听到有人称呼他为同志
C.在城内的西餐馆请客人吃饭
D.广大人民都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方式转变的把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我国,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等等。但是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大城市,而那时中国的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所以说本题的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表是《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表: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
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C.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
D.西文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封建婚姻的相关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封建包办婚姻等被取消;B项错误,说法极端化,民众的择偶标准不管是在哪个时期,项目中的每一项都存在;C项正确,从表格的数据很容易可以看出;D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式婚姻的相关内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建国后习俗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本上反映”,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复辟帝制,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辫子”已经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辫子的“剪”与“戴”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主张男女平等的观念?②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妇女和男子一样担负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因此①正确;②项材料无法体现;③项正确,妇女参与救亡运动,本就体现了救亡的运动。④项极端的说法材料未体现。
考点:近代妇女地位变化
点评: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的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加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去。材料既体现了在这一民族危机增强的情况下,妇女的民族意识也在觉醒的情况。解答此类问题都要从社会性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原理出发。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