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5:55:29
1、判断题 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2、判断题 假设唐代一位商人到长安做生意,其活动中不可能出现
[? ]
A、其生意活动必须接受专门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
B、让手下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在市里卖瓷器
3、判断题 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隋朝
C.北宋
D.南宋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元稹的《估客行》中说: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盛。……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代诗人姚合有诗曰: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击做商贾。
材料二? (明朝)出现了许多地方性的商人资本集团,如山西商人、徽州商人、关陕商人、洞庭商人,江西商人、闽浙海商,龙游商人、武安商人等。这些商人资本集团十分活跃,足迹遍及南北和边陲、海外,不避间关险阻,鳞次辐辏于各地市场、所贸易者包括田亩之获,布帛之需,各种器具珍玩,山海宝藏。这些商人集团都积累有相当的资本,如徽州商人资本有至百万者,拥有二三十万者只能称为中贾。嘉靖年间有号称天下十七家首富者,其中商人占七家。
材料三? (清朝嘉道时期)苏杭地区纺织工场共有织机千张以上,最大的机户拥有五六百张,广东佛山的纺织手工作坊已有Z500家。全国各地雇佣工人的数量大量增加,当时景德镇的工匠多达l0万人,从荆州到重庆之间的纤夫也有十多万人,广州的织工达三四万人。这些手工业工人,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基本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靠领取日薪或月薪生活。
(1)通过材料一能够得出唐朝商业的哪些信息?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商业的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经济中的什么现象?进入近代以来,该经济现象的历史境遇如何?
5、判断题 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同学扮演了汉朝时期的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①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来到长安城,我发现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
②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③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市,甚为不便
④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上述甲同学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