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7-07-17 15:47: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历史概念的能力。A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不符;B项只符合“斯大林模式”; D项仅与新经济政策相符。因而,A、B、D三项不符合题意。三种经济政策在历史上都曾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故选C。
点评:近年来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考查多集中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的改革等内容,以选择题为主。材料解析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上。本专题的命题常常与其他专题联系起来考查,如联系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苏联的解体等。例如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的角度命题;从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相互借鉴角度命题;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留下的经验教训角度命题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某历史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的实质是
A.苏联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飞机属于重工业,而面包属于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轻工业生产,材料内容反映了苏联重工业发达,而日常用品生产供应不好,所以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动员了53万人入伍,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军事工业的东移。这主要表明:
A.苏联对德国的入侵有准备
B.高度集中的体制有很高的动员能力
C.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击侵略者
D.斯大林模式只试用于战争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
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
——《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贴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十月革命史》
材料三?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尔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4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各阶层状况: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独裁。(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2分)
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2分)
(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4分,任答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可以概括归纳出答案。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可以概括归纳出答案。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第一问、第二问的答案和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009江苏淮安摸底,17)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的实行(  )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为苏联工业化实现奠定基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