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7-07-17 15:22: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二月革命时,俄国资本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列宁认为,当前的任务不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解决俄国人民渴望得到的实现切身利益的问题。那么,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是指(?)
A.八小时工作制
B.反对继续参战
C.和平、土地和面包
D.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经过了三年的世界大战,俄国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局面。民众厌恶战争,希望获得土地和面包。故选C。ABD三项都不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点评:二月革命是一次自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掌握国家政权,但是却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遭到了民众的强烈的反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四月提纲、十月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了不少的粮食。按照当时的规定,这些余粮(  )
A.应无偿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
C.可以限量交易
D.农民完全有权自由支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22年可以知道当时在苏俄已经实施新经济政策,按照规定余粮收集制被固定的粮食税制所取代,即余粮可由农民自由支配,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文明为主体的经济形态。中国农耕文明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唐宋以后,租佃契约关系不断发展,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
——岳麓书社《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其特征是通过自由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了工业化,形成了内生型的自由主义工业化模式。……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1993年)
材料三?苏联工业化创造了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制定计划,以增强国防实力为目标,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以国营企业和集体化农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用高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类型的工业化伴随着高度的独立自主,带有强制性,并能充分动员群众。这是一种在内部自发经济动力不足的条件下以非常手段进行的赶超型工业化道路。在工业化初期阶段上,其资金积累的唯一来源是农业,以牺牲农业的利益来达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粗放型经济的发展。这样做必须借助于强化中央政权对市场和贸易的统制,并在一段时间内以强制性的方式割断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行政部门对经济的控制越强,经济本身增长的能力便相应地越弱,从而导致增长的速度最终缓慢下来。苏联创造的工业化模式在二战以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
——钱乘旦等著《世界现代化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变异”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法美?“古典”发展模式的特点?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开始的标志和方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在二战后为众多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的原因是什么?苏联模式又有何弊端?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修正这一模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西方国家与中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修正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特点:精耕细作;人身关系松弛或农民身份自由;农业为主、工商业为辅。主要原因:农耕社会的高度成熟(或自然经济的绝对支配地位);专制统治的强化;重农抑商、闭关政策的推行。
(2)特点:自由主义工业化或“自由放任”。标志:美国罗斯福新政。方式: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原因:该模式可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弊端: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企业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牺牲了农民利益,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十四大”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共同之处: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启示:任何经济模式都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应根据国情选择经济模式并不断调整,防止僵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学者李述森曾说:“(俄国)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他所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凯恩斯主义
D.斯大林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信息有:“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短时间”“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这些信息均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斯大林体制通过牺牲农民与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
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另一条轨道”的主要含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
(1)含义:①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恢复发展经济。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提倡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任答二点,每点2分,共4分。如答新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每条1分,最多给2分。)
(2)特点:①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③先农村后城市。④先经济后政治。⑤先试点再全面铺开。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任意三点即给6分)
(3)认识: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②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言之有理皆可给分,任选两点得5分,答一点得2分)


本题解析:(1)联系题干时间1920—1921可知是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可从市场、货等币比较两者含义。具体内容有:①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②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恢复发展经济。③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提倡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
(2)从表格中提取信息,可以从理论到实践,从经济到政治,从农村到城市等视角分析归纳。具体表述可以参照:①逐步推进,不断深化。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一边实践一边摸索)。③先农村后城市。④先经济后政治。⑤先试点再全面铺开。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
(3)属于开放性试题,从经济与市场联系、经济体制改革要是适合各国国情等角度回答即可。具体表述为:认识: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②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③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要坚持不断深化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