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5:22:22
1、判断题 掌握着当时的世界商业霸权,成为“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海上马车夫”等信息说明是17世纪海上殖民霸权的荷兰,故选择D项; A、B是16世纪;D是18世纪。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 总人口(单位:万人)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约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约3600 | 75% | 25% |
参考答案:(1)工业革命把劳动力从农村引向城市,开始了城市化进程。(2分)(或者答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分)
(2)英国人口中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法国。法国的城市化进程与
英国有较大的差距。(2分)
原因:英国于1840年前后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2分)英国通过推行圈地运动,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保证。(2分)法国中小企业、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影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2分)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2分)培养了大批翻译、科技和军事人才;冲击了中国封建传统的教育制度;沟通了中西文化交流;加快中国社会变革的步伐。(2分)
(4)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开始创办民用
企业,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化。(2分)
阶级:使中国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人数增多;出现了早期维
新派,其在思想领域里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等要求。(2分)
本题解析:(1)可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回答;
(2)间接对英国、法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有利、不利因素进行提问。
(3)该意义的回答可从“破旧”、“立新”两个角度展开。
经济、阶级结构的变动关键是抓住本质性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3)司汤达小说中的人物曾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街已成为无用之物。”结合所学史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真实,可以采信
B.主观臆断,有待考证
C.背离史实,不足为信
D.小说家言,皆不可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文学家的名言入题,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实力,因此,司汤达所说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马克思认为,新航路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主要是指新航路开辟
A.诱发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推动了新航路中心的转移
C.扩大了商品贸易的范围
D.促进了价格革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一点。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欧洲的钢轨价格在1872-1881年间降低了60%,美国钢轨在1896年的销售价格仅为1875年的1/10稍多一点。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1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参考答案:
(1)①世界贸易扩大,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紧密,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②西方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增强;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世界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出现了产品过剩,商品价格和利润下降;
④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产生了垄断组织,重工业发展迅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加剧。(每点2分,任意4点即可)
(2)特征:①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②企业由沿海开始向内地扩展;
③棉纺织、缫丝等轻工业发展迅速,采矿等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3分,每点1分)
原因:①“实业救国”潮流的推动及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对华侵略深入中国内地;
③世界市场形成,列强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6分,每点2分)
(3)评价:①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②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③世界市场的形成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观念,推进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人类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8分,每点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该问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1870年—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世界贸易总额增加;“1913年,西方各主要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
英国15%,美国11%,德国13%,法国8%,俄国4%。”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产品价格下降;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垄断组织产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该问考查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1895—1899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扩大;内地丝车数迅速增加说明内地的企业发展较快;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开始得到发展。联系19世纪末的时代背景,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3)该问考查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作出全面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