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会是基督教世界的政治主宰
B.教会不仅制约着基督徒的生活,还控制着世俗政权
C.从某种意义上看,教权比君权具有更高的地位
D.世俗君主与教会之间水火不相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4分)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8分)
参考答案:(1)条件:依法登记;家长同意;婚礼公开;要有证婚人(4分)
(2)变化:以教会为主导转变为世俗力量(政府和家长)为主导。(2分)?
积极影响:冲击了传统婚姻;削弱了教会权力;宣扬了人文主义;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6分。只要答出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材料一“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2)注意两则材料前后的对比:材料一“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材料二“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再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影响。
点评:宗教改革运动与14~16世纪西欧社会的重大转折密切相连。宗教改革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特点、影响、成果等也会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向。复习时一定要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必要性,结合内容理解其重要的影响,不要孤立、机械地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上帝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这段话反映了哪一观点:
[? ]
A.教会的“因行称义”
B.加尔文的“先定论”
C.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康德的“人非工具”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 ]
A.英国宗教改革?
B.加尔文宗教改革?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D.法国宗教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