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5:08:46
1、选择题 清初《扬州竹枝词》中道:“乡音龢语兼秦语,不问人名但问旗。半是新城半旧城,旧城寥落少人行。移来埂子中间住,北贾南商近是名。”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有
①商业繁荣?②资本主义萌芽?③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④ 农业集市出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工极细
B.商品经济发展
C.雇佣关系
D.资本主义萌芽
3、判断题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4、判断题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该诗歌能够反映元朝
A.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发展
C.农民过着富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关系
5、判断题 古代,中国人称罗马为犁鞬、大秦,而西方人称中国为丝国、契丹。互相对视,但又如隔雾看花,透着神秘和奇异。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空间的阻隔
B.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C.文化传统的差异
D.政权体制的不同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