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宋明理学》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7 15:01: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
[? ]
A.三纲五常
B.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者须要于此体认省察之。”提出这一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守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程遗书》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是
[?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心即理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