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5:00:02
1、选择题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汉代的统治被称为“外儒内法”,是非常典型的法家的权势法制与儒家的伦理劝导相结合,材料中的“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也足以证明本题的答案只能是D项而不是其它三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统治者的“外儒内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肯定态度
B.认为中国有持续、古老辉煌的历史
C.认为中国文明具有内敛性
D.对中国的儒家学说非常崇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可见B正确;“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可见AC正确;D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凡生于天地间者”、“三纲,五常”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朱熹认为的“理”,其实就是儒家“三纲五常”等纲常伦理。进一步可知,朱熹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来阐述封建伦理道德的。B项属于无关项;C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不是题干材料核心意思的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董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朱熹强调:“修齐治平”。其反映的共同主张是( )
A.人本主义
B.经世致用
C.重道轻器
D.积极入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修己以安百姓”“修齐治平”来分析,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人的思想都强调做学问要实用,通过修身去安百姓,治国平天下,故B项正确;D项不能体现“修己”“修身、齐家”的信息,排除;A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朝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经济变化的反映,所以,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看反映的是新的经济因素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