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4:55:51
1、判断题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华民国宪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的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直的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是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1)材料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2)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3)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的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6分)
参考答案:(1)经济条件: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分)
政治条件:维新派发动了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民主化迈出重要一步。(2分)
思想条件:维新派、革命派接受了西方政治思想观念(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2分)
(2)契机
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政治现代化新局面。(3分)
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奖励兴办实业.(3分)
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无产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阶级基础。(3分)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
(3)继承与发展: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
民生幸福,开展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6分,每点2分,回答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的启迪所赐。这说明
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孙中山在清室退位后,率领文武百官去到明孝陵举行隆重祭典,把自己摆在明太祖的事业继承者的地位上,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复明”的“排满”主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