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4:51:43
1、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与政治策略对戊戌变法的结局具有重要影响。阅读材料:
材料一?窃顷者德人割据胶州,俄人窥伺旅大……臣累上书,极陈时危,力请变法,格未得达。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皇上若决定变法,……今群臣具名上表,咸革旧习,黾勉维新,否则自陈免官,以激厉众志。—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二?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安能有成?弟私窃深忧之。?—康广仁《致易一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心态出现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材料中变法建议难以实行的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戊戌人士“同志太孤”的主要变法措施。谈谈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改革启示。(5分)
参考答案:(1)迅速变革;全面变革。(2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剧。(1分)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守旧势力十分强大。(2分)(2)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准其自谋生计,改革科举,废除八股。(3分)改革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推进;改革要讲究政治策略、尽量减少对立面。(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可以看出戊戌人士的变革心态;当时推行全面变法的背景在于中国的民族危机太严重,维新派想着进行全面的变法以挽救危亡。但是由于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再加上守旧势力的强大和抵制,最终失败。(2)戊戌人士的变法措施可以结合教材作答。维新变法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改革要稳步推进,掌握一定的策略等。
点评:维新派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从根本上说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的。维新变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是在政治上,裁汰冗员,废除八股取士;在经济上设立农工商总局,发展经济;在文化上设立京师大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西方思想等。维新派希望能在短期内改造中国,但是并未设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急于求成,最终导致矛盾尖锐激化,最终反动势力发动了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戊戌变法的主要功绩在于
A.改革了一些旧制度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有利于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A、C、D项也就失去了意义;但其思想启蒙作用,依然存在;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保国会成立后,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因为它
A.以救亡图存为号召,符合时代要求
B.在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了影响
C.促使光绪帝下决心实行变法,大快人心
D.力图扶植清朝统治,得到上下广泛支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保国会成立后,其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这一宗旨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故答案应为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到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①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故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