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大众传媒的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时间:2017-07-17 14:36: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成为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
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
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量进行民主革命
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
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



2、判断题  
下列有关中国通讯事业表述正确的有(?)
①1875年,上海招商局开通第一部电话。?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了第一个电话局。
③到2000年末,中国的固定、移动电话的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④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判断题  1884年,有诗云:“见闻历历备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4、判断题  “今夫万国并立,犹比邻也,齐州以内,犹同室也。比邻之事,而吾不知,甚乃同室所为,不相闻问,则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材料中的“喉舌”强调的报刊具有
[? ]
A.权威性
B.准确性
C.娱乐性
D.沟通性



5、判断题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7分)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9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