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7-07-17 14:26: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论述到,“在1945年之后,工业社会的组织问题也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另一端是由美国代表的……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为了克服“体制的缺陷”
A.斯大林积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致力于集体农庄建设
B.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逐步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勃列日涅夫变革企业所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D.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弊端之一是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指导经济,排斥市场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用经济管理办法,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对斯大林经济弊端的突破,D项正确。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C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参考答案:9B


本题解析:“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就明确体现了不尔什维克党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0年11月7日,俄罗斯民众自发地走上街头庆祝十月革命胜利93周年和1941年红场阅兵69周年。1917年俄国的工人和士兵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发动了武装起义。材料中的工人和士兵的“愿望”应该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
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土地”与“和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C是列宁等人的主张。B十二月革命的影响,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违背人民的愿望,因而失去民心,答案选D。
点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巩固政权:第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奠定了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第二,通过《土地法令》,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解决了农民长期以来期望解决的土地问题,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为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广泛的同盟。第三,通过《和平法令》,坚决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出人民对战争的极端厌恶。这三条措施无一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人民要求废除剥削制度,建立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愿望,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革命前人民的悲惨处境。沙皇专制制度的残酷统治,紧随其后的临时政府推行的违背人民意愿的战争政策,都使人民不堪忍受。人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推翻反革命政权。故
十月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图是《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这次会议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是在21世纪初,A项排除;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项排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项正确;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是在十三大,D项排除。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点评: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1927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仔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请回答:
(1)列宁同志清扫的对象有哪些?在俄国,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是指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他扫到中国来了吗?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俄国以外的例子来说明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而不只是俄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对象: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旧势力、地主等。事件:十月革命。
(2)扫到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3)十月革命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爱国运动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