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4:23:50
1、判断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7世纪前,欧洲主流观念极力在中国与欧洲间寻找相似性:18世纪时开始建立起“中国是欧洲的对立面”的认识,这个观念一直统率着欧洲人的中国观;一战后,有个别学者提出“东方文明对于建设一个共同的世界文明的必要性甚至是主导性”的观点。由此可见
A.中西文明在碰接中逐渐融合
B.欧洲对华评价从主观到客观
C.欧洲对华认知停留在启蒙时期
D.欧洲对华评价取决于其现实需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8 世纪时,欧洲处于历史发展的上升期,疯狂对外侵略扩张,中国首当其冲;但一战后欧洲地位严 重下降,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欧洲人的对外意识也发生变化,注重借鉴外部的东西。故应选 D 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到达过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
①迪亚士?②哥伦布?③达?伽马?④麦哲伦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中四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率船队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及其同伴完成了环球航行。到达过亚洲的西方航海家有达?伽马和麦哲伦,故选A。
点评:在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世界各大洲孤立封闭的状态,增强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体,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航路开辟后所出现的“价格革命”最重要的作用是
[? ]
A.导致了世界贸易路线和中心发生变化
B.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C.增进了各地区和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
D.造成物价不稳,人民生活困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民族工业在近代前期有两次短暂发展,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两大思潮深入人心
B.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生命力
C.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最大障碍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首先要判定民族工业两次短暂发展的时间:近代前期,一是19世纪末,一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两次发展史实的存在,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其发展的短暂性,又说明了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也说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不可能充分发展。A项之所以不正确是因为这一史实只符合后者不符合前者。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