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7 14:14:2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测验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A.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
B.他是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
C.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辟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也使中国走向世界
D.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草原民族是强悍的,对外征服的过程是野蛮的。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肯定主要是因为他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发挥了可观的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代统治者能够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②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③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④对少数民族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28年,新疆政务厅长金树仁就任新疆省长,决定废除当地少数民族的札萨克汉王制度,强行改土归流。历史上最早实行改土归流是在
[? ]
A、唐朝 东北地区
B、元朝 东南地区
C、明朝 西南地区
D、清朝 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十七大以来,“关注民生”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之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材料一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租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清代文献汇编》
⑴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措施?(6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2分)从清代的救灾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3分)


参考答案:(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2分)?‘
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等。(4分)?一
(2)特点:措施多样;有迷信色彩。(2分)?启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措施;破除迷信,科学救灾;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等。(3分,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第一问结合史实回答即可;第二问据材料概括,启示主要谈应该如何做。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说法错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皇权的强化,而非中央与地方矛盾;C与事实不符,随着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D与事实不符,随着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