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4:07:38
1、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的是
A.中国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B.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1958年总路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ABC是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正确探索;D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作用。根据题干中“从1953年到1964年间”分析,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这一时期赫鲁晓夫对工业、农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材料主要反映工业的发展,排除A;B项应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C项不符合史实。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学者R.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
[? ]
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
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
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改变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B.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
C.部分国有企业采用租让制和租借制
D.国家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新经济政策是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其目的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为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外资、本国私人经营的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所以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要注意把握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这是常考点。①经济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等市场经济的因素发展经济;②所有制和分配: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部分地恢复和利用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片隐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反映了历史演变的轨迹。下图所示场景发生在
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在踊跃缴纳粮食税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沙俄
B.20世纪20年代前期的苏俄
C.20世纪20年代后期的苏联
D.“一五”计划完成后的苏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