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新思想的萌发》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时间:2017-07-17 14:00: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体用之争”的分歧在于是否(?)
A.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礼教
B.维护清王朝的君主统治
C.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分化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借助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是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但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点评: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毕竟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所示为某书的书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向西方学习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此题,观察图片,首先判断这本书是《海国图志》,联系教材可知,这是魏源所编著的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专著,其中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A和D给的范围太大,B项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要知道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梁启超《变法通议》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了一系列变法主张,最后归结为需要“变官制”,即提出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这是《变法通议》的根本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上面两则材料分别是什么政治派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派别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2)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艺。异:维新派除学习西方先进技艺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A.魏源
B.郑观应
C.严复
D.康有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派别中,最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是早期维新派,其代表人物是郑观应、王韬等人,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