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4:00:06
1、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体用之争”的分歧在于是否(?)
A.以西方文化改造中国礼教
B.维护清王朝的君主统治
C.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D.改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分化出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即借助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是盲目排外,因循守旧,但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
点评:评价“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毕竟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所示为某书的书影,该书所反映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向西方学习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此题,观察图片,首先判断这本书是《海国图志》,联系教材可知,这是魏源所编著的介绍西方地理历史的专著,其中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A和D给的范围太大,B项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主张,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国图志》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要知道这本书的中心思想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的维新变法根本措施是
A.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
B.变科举、开学校
C.发展新式工矿交通业
D.办报刊、立学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梁启超《变法通议》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评价。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提出了一系列变法主张,最后归结为需要“变官制”,即提出革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这是《变法通议》的根本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材料2:“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上面两则材料分别是什么政治派别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个派别的观点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2)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艺。异:维新派除学习西方先进技艺外,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经济近代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政治近代化的趋势日益显露出来。下列最早提出中国政治近代化主张的人物应是
A.魏源
B.郑观应
C.严复
D.康有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派别中,最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是早期维新派,其代表人物是郑观应、王韬等人,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