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7-07-17 13:46:1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2、判断题  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
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
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3、判断题  据记载:某一时期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苏联实行
[? ]
A.政府计划型市场经济
B.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体制



4、判断题  丘吉尔曾说:“未能通过一种或另一种手段将当初已屈服了的俄国引入全面的民主制度之中——这一失败如今成为我们的沉重负担。”对“这一失败”的准确理解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苏联“二五”计划后工业超过英国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D.美苏争霸导致世界长期动荡不安



5、判断题  20世纪五十年代,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军事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