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7 13:44: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长期有殖民争霸中,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而成为“日不落”帝国,这种结局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海军力量强大
B.英国支持法国的对手同法交战
C.英国有一惯的殖民政策
D.先进社会制度必将战胜落后社会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8世纪中期,英国击败法国而成为“日不落”帝国,此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法国是封建社会,两国之间的较量实质上是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制度的较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名著《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提到的是新航路开辟给美洲大陆带来的流行疾病,使得当地人口大量减少,这也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消极影响,给我们的启示应该是C。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沃勒斯坦认为,人类历史虽然包含着各个不同的部落、种族、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历史,但这些历史从来不是孤立地发展的,总是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世界性体系”。……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开始以西北欧为中心,形成“世界性经济体系”,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从16世纪到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共出现了三个霸权国家:17世纪中叶的荷兰、18、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中叶的美国。
——《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
材料二?当前,世界形势最为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世界格局与国际体系所发生的种种量变与质变过程中。……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在内的所谓“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7年)首次超过50%,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美国……东南亚、非洲、中亚、中东部分产油国,以及拉美等地在内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也取得持续增长……德、法、英新一代领导人主政,协力化解欧盟制宪危机,为欧盟一体化和共同外交注入活力。欧盟向世界第二大战略力量演化的趋势明显,日本经济复苏势头不减,政治上继续加紧向“正常国家”迈进。
——徐坚《中间力量的兴起与世界格局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三?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核心是,世界经济和劳动分工将世界分成三个地带:中心支配地区、处于依附地位的外围、半边缘地区和边缘地区。……国家经济地位、国家经济地位的地理分布是可变的。中心和边缘地区不是固定的,边缘地区可以成为中心地区,中心地区也可以变成边缘地区。……霸权国家优势的全面转移和重新聚集可以被视为是国际体系转型的经济标志,也可能是今后国际体系和平转型的标尺之一。
——刘鸣《以世界体系理论与全球化理论解读国际体系转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至20世纪中叶,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霸权国家,分别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阶段特征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中“中心—边缘”关系,并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8分)。


参考答案:
(1)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分)。
(2)关系:因国家经济的变化,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可变为边缘国家,处于边缘地位的国家可变为中心国家。(2分)
论证:17世纪中叶由于商业贸易发达,荷兰成为世界的中心;(1分)18、19世纪英国由于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和世界工厂,荷兰国家地位下降;(2分)20世纪中叶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国家地位下降;(1分)由于“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欧盟一体化加强,日本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2分)
评分标准
一等(7—8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4—6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0—3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本题解析:(1)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发达,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18、19世纪的英国,生产能力强,进行了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处于工业资本主义;20世纪中叶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表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根据题文中“中心和边缘地区不是固定的,边缘地区可以成为中心地区,中心地区也可以变成边缘地区”即可得出因国家经济的变化,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可变为边缘国家,处于边缘地位的国家可变为中心国家。
论证中围绕大国崛起与衰落的过程即可。可与试题相联系,以荷兰、英国、美国的衰落与崛起为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工业革命不仅造就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造就了巨大的工业生产力,工业化国家用大量而丰富的工业品来换取其他地区的农产品和原料。英国率先成为“世界工场”,随后其他欧美工业国也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交通运输的改进和和通讯技术的发明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更加快捷。……铁路和港口成为世界贸易的动脉。
——岳麓书社必修2《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厂法上的第一个条例,它规定,车间的墙壁和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工厂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工作时间决不允许超过12小时;在学徒的头4年中,教育是必须要做的事;视察员发现工厂有传染病的话, 有传染病的话,他们有向保安审判官所属郡法院提出报告的任务…… 这项法令创立了一个在英国19世纪期间起了很大作用的制度,而且各文明国家都采用了这个制度,即对工厂的监督。必须承认,这项法令的实施效果几乎等于零,即使认真实行,也只不过提供一些微乎其微的补救而已。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
——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史》
李世安《 李世安<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问题的历史考察>问题的历史考察》
材料四 马克思指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城市的扩展和‘美化’,灾祸越来越严重,以致在1847年到1864年间,仅仅由于害怕那些对‘上流人士’也绝不留情的传染病,议会就制定了不下十条卫生检查法令,在某些城市,如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地,破了胆的资产阶级还通过他们的市政当局来进行干涉。不过,西蒙一声在他的1865年报告中任然大声疾呼:‘一般来说,这些灾祸在英国还没控制住’”
——王钰《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工业革命怎样改变了世界?(8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英国工人处境的哪些信息?(不得摘抄原文)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三、四,分析英国政府制定1802年工厂法条例和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 》的原因,(4分)并评价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的禁令。此举对当时世界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有利于扩大英国的对外贸易
B 促使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的进一步扩展
C 使得英国很快被其它国家赶上并超过
D 促进英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