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7 13:09:31
1、选择题 以下属于新中国过渡时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共同举措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大规模推行农业集体化
B.大跃进运动
C.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D 三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项是二者共同的举措。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农业集体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BD不对,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开始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而且农业集体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生产积极性;A不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和特殊历史时期中,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战胜敌人的一项特殊政策;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C符合题意。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1)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1925年),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2)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3)探索了一条在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4)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联共(布)“十五大”提出总方针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与农业集体化同时展开
D.到1937年基本实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37年苏联“二五”计划完成后,工业生产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化基本实现。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以指令性计划取代市场调节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改善民生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是指苏联的计划经济的特征,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是指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而不是五年计划,所以不对;D则是在苏俄时期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措施,也不对;只有C项符合20世纪30年代五年计划实施时的特征,故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五年计划。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
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经济的发展要协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在《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重点阐述的内容之一是工业与农业的关系,即“要防止片面发展重工业,应当用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所以C不合题意,故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经济政策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