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1 04:59:45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北魏孝文帝。
(2)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北魏实行的哪一种政治制度是和均田制相适应的。均田制实行了,土地分给农民了,谁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北魏废除宗主督护制,设邻长、里长、党长,负责上述工作,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使北魏的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迁都洛阳等,虽然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但和均田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排除B、C、D,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北魏的三长制
点评: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要熟知均田制的性质和作用,因为这是常考点。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的出发点,没有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作用: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②加强同汉族地主的联系
③巩固北魏的统治
④改革鲜卑族的落后习俗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这反映了北魏当时
[? ]
A.阶级矛盾尖锐?
B.民族矛盾尖锐 ?
C.汉族内部矛盾激化?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
A.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B.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鲜卑文化成为汉族文化的主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