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孙中山》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7-07-11 04:50: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应是指李大钊;C不对,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不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没有转变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考点来看,要关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主张、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自己能够来保护工业。中国现在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不但是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如果专从经济范围来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民生问题能够解决的通,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四讲》
【材料二】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孙中山自始至终都看得最为重要的思想。……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摒弃“荒岛孤人”式的封闭,吸取国外的先进思想,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孙中山的革新开放主张和经济社会发展方案,今天依然具有借鉴作用。……孙中山研究忽悠持久普遍的社会意义。他的思想和实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涵盖了海峡两岸,成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旗帜。——张磊?张苹《孙中山传》
请回答:
(1)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后来有什么新发展?(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民生主义所要采取的政治主张。(1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为什么最看重“民生主义”?(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理论特征。(2分)
(4)孙中山研究一直是学木界的热点,今天我们研究孙中山的思想理论,有哪些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


参考答案:
(1)内容:平均地权。(1分)
发展: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2分)
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1分)
(2)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2分)
(3)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国,顺应世界潮流;立足国情。(2分)
(4)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新旧三民主义的知识点来思考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便要先从政治上来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的条约”的 信息可归纳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实现民族独立。
(2)依据材料二中“民生主义之所以占有如此突出的位置,首先是因为它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和要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民生主义能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3)特征从材料三中“孙中山总是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世界范围,从宏观角度去认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适乎世界潮流的大趋势”和“而又立足于中国的国情——走自己的路”的信息来归纳即可。
(4)现实意义可从民族主义——民族团结,民生主义——经济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如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中不包括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对下图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


A.抵制工业文明,重回游牧经济时代
B.拒绝为殖民当局服务,进行实业救国
C.拒绝使用机器,防止环境污染
D.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国经济侵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世纪北美、拉美独立运动都取得了胜利,而19世纪中期亚洲革命风暴却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两个地区?
A.殖民者力量强弱不同
B.社会经济基础强弱不同
C.国际环境利弊不同
D.民族民主意识强弱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般来说政治革命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本题中A、C两项都是外因,予以排除。B、D两项相比,正确答案显而易见是B。从历史事实发展来看,18世纪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和拉美,其经济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尤其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有些产品甚至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同英国产品一争高低。而19世纪中期的亚洲尚未产生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没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其革命仍然属于旧式农民革命的范畴,注定其必然失败的命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