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商业的发展》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7-11 04:30:5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西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早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
材料二?“一五”期间,国家对工业部门的投资总额达25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2.5%,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额中,重工业的投资占87%。“一五”期间,国家对黑色金属工业投资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一个五年计划头3年,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三省黑色金属工业的投资占全国的81.7%。棉纺织业工业的投资主要在河北、陕西、河南、山西等地。与此同时,内蒙、新疆、西藏、昌都等地,投资中以交通运输和工业建设比重为大。
材料三?“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区域比例表

部门
沿海
内地
工业
44.7%
55.3%
建筑业
47.0%
47.6%
地质勘探
22.5%
76.2%
交通运输
29.3%
52.1%
农林水利
37.7%
62.3%
总计
44.5%
52.4%
材料四?“我国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状况。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的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五?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朱鎔基在“新加坡讲座” 的演讲
(1)结合材料一说明,古代早期西部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三反映“一五”期间我国在工业投资部门和投资地区布局上有何特点?并结合旧中国民族工业的不合理现象分析这些特点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1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五,说明80年代以来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四和材料五有哪些相同观点?两者在西部开发的着重点上又有哪些不同?(10分)


参考答案:
(1)繁盛原因:①居于政治中心;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③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④水利工程的兴修。(4分)
(2)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投资区域上,以内地为主,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主要工业部门投资区尽量和原料产地相适应;适当照顾少数民族地区工业发展。(8分)
原因:旧中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重点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旧中国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没有工业,加强内地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协调发展。(6分)
(3)率先发展东部地区是中央的战略部署;东部地区原有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对外开放早。(4分)
(4)相同观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良好的工业基础。(4分)
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利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发展全国经济。(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道:“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铁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同时也助长了官员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他的特权地位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这段话揭示了中国: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B.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D.历代政治出现腐败现象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说明在封建政府的干预下不利于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壮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阅世编》载:明朝后期上海“棉布盛行,各地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商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的上海(?)
①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②商业繁荣并且竞争激烈?
③出现大宗贸易和长途贩运?④商业资本影响到生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9年1月2日电视剧《走西口》在央视开播。其实在历史上,“走西口”除了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之外,主要指的是一种经商活动。“走西口”所描写的的商帮在古代是与徽商齐名的,它是(?)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晋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明清时代的商帮中徽商与晋商齐名,晋商主要活跃在我国西北地区,“走西口”成为其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答案选D,A B C三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特征比较明显,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唐代以前中国的商品交易有严格的政府管控;②唐朝末期至宋代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加速,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时空控制的放松和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③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缓慢的向前发展以及地域性组织商帮的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