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1 04:09:19
1、判断题 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833年,英国颁布法律,宣布在大英帝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而美国到了1863年才宣布废除参加叛乱的各州的黑人奴隶制度。导致英美30年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宪法颁布的时间差异
B.工业革命的进程差异
C.国家体制的形式差异
D.议会制完善程度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根据题干时间分析,“1833“年应该正处于工业革命后期,需要扩大市场范围,获得自由劳动力,到十九世界中期应该首先完成工业革命。其余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比美国稍晚完成工业革命。美国由于南方奴隶制的存在影响了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1861年林肯上台后准备推行废除奴隶制。故选B。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因而都是错误的。
点评: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量明显的增多,奴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率先宣布废除奴隶制,停止黑人奴隶贸易。美国等国工业革命完成的相对晚些,因而从时间上看也晚于英国。美国内战后废除了奴隶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被消灭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 现代学者研究认为,1895年后,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数量的增加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国内外贸易的增加,在国内外贸易集中进行的地点,特别是各大通商口岸,如上海、广州、汉口等,形成现代工商业城市。现代工业矿冶业的发展,在现代工矿业发达的地方,如太原、唐山、焦作等,形成工业城市或矿冶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交通枢纽地方兴起新城市,如青岛、石家庄、郑州等。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怎样的重大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三分析,推进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但是,建国以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总体上看是非常缓慢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材料四图所显示的DE阶段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EF阶段我国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新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从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迅速增加。主要原因: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消灭了自耕农;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影响: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主要因素:国内外贸易发展;现代工矿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枢纽形成)原因:帝国主义掠夺,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长期战乱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影响城市化进程。
(3)DE段城镇人口增长缓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EF段城镇人口明显增长。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4)英国:受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中国: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道:“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涨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凯恩斯理论的精髓是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就是运用此理论进行新政,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所以本题答案选择B。国家干预经济并不能说明“自由放任”的政策的结束,所以A不符合题意。C局面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的失灵,与题干意思相反。D政府“守夜人“是指政府直接掌管经济活动,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葡萄牙航海家”“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等信息说明是迪亚士在非洲南端发现的好望角,故本题选择A项; B说法明显错误,在大西洋中航行;C没有到达印度;D说法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