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7-11 03:53:38
1、选择题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称王)者,未之有也”的思想应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庄子
D.墨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说明人民对生活的要求只要温饱就行,由此可以看出其“民本”“善待百姓”的思想,这应该是孟子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家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柏拉图全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孔子的思想?
?
(2)阅读材料二,分析柏拉图提出哲学家王的原因是什么?
?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的哲学家王的主张与孔子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之处??
?
参考答案:(1 )仁的思想,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仁作为理想社会秩序的社会基础,以德与礼来治理国家,反对实行严刑峻法。
(2 )柏拉图认为,只有统治者具有智慧美德,掌握了治理国家的知识,才能使国家实现正义与安宁。而哲学家拥有各方面知识,最具有智慧,懂得正义和善,所以最有资格出任统治者。
(3 )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安宁与社会有序,设计出理想君主的标准;两者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历史进程中都没有完整地实现过。不同点:理想君主标准的侧重点不同,柏拉图以知识层面考虑,强调理性,统治者具有智慧,会治理国家;孔子则从道德层面出发,强调君主具有高度的道德修养,恪守伦理,遵循孝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是儒家的思想,题中列出的四位思想家中只有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所以这位思想家应该是生活于战国时期的孟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 )?
A.外交使节
B.传教士
C.阿拉伯人
D.留学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君子所言”,“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也?”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
A.仁政
B.性善说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