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7-07-11 03:39: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家宝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家宝总理强调道德的国际背景及道德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存在问题:弱势群体生活缺乏必要保障;缺乏适当的政治诉求渠道。不利影响:劳动人民购买力下降,影响供求平衡。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分化严重。
(2)德日法西斯体制或斯大林模式。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
(3)国际背景: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具体内涵:各国应增强合作意识与责任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7世纪初,一位在华的欧洲人说,“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日: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西近海一国”指西班牙?
②“大西近海一国”指葡萄牙
③当时的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
④这种现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出现了以下两种议论、看法。
看法一:“……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看法二:见漫画

经济全球化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3)你赞同哪种看法?依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美洲开始沦为欧洲的殖民地;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产(或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人类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2)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或:交通、通讯的发展)。
(3)看法一:经济全球化(或“地球村”的出现)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理由:如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个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看法二: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加速了其资本的扩张,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的地位。理由: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占有优势(或具有资本技术优势,控制着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往往是获利者;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下列观点中符合材料的是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
B.“商业危机”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C.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
D.葡萄牙武力控制了传统商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葡萄牙等国已经开辟了新航路,因此葡萄牙对于新航路实行垄断贸易,“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的利益,导致奥斯曼帝国与葡萄牙的激烈争夺,故选C。AB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工业时代早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
C.大企业时代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