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新思想的萌发》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一)

时间:2017-07-11 03:36: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选择题  下列关于中国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C.在中国具有广泛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D.是一股进步的、爱国的民族思潮



3、判断题  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4、判断题  康有为的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的保守性和局限性的是( )
A.“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B.“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
C.“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D.“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奕?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各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
材料二?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材料三? 1896年,孙中山言其革命“拟驱除残贼,再造中华,以复三代之规,而步泰西之法,使万姓超苏,庶物昌运,此则应天顺人之作也”。“人或云共和政体不适支那之野蛮国,此不谅情势之言耳。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
材料四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五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奕?的基本主张及其主要意图。(4分)
(2)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这种认识的原因。(8分)
(3)材料三中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适合于我国的理由是什么?材料一至材料三表明中国近代化发展到了哪一层面?(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4分)
(5)与材料四相比,材料五在发展经济的思路上有了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发展经济的宗旨。指出其变化之处,分析其不变的宗旨。(4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