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明治维新》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7-11 02:53: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天皇的态度
B.参与斗争的各阶层力量
C.是否推翻幕府统治
D.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令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摘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11年……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小题1:文中划线部分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概括毕士麻克提出观点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发出感慨的原因。(6分)
小题2:谈谈你对“它在中国的历史……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的理解。(4分)
小题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明治维新 (1分)
依据:日本全面学习西方的制度、教育等;中国仅限器物层面。(只抄材料不得分)(2分)
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争战败,《马关条约》签定(答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也可);维新变法运动兴起。(3分)
小题1:照搬西方共和制不合中国国情;两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缺少群众基础;(4分)
小题1:观点: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主题;接受科学、利用机械和建设民族国家是近代化的内容。(2分)
理由——同意: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工业化和民主化,只有实现了近代化才能实现强国御侮。
不同意:近代中国首先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单纯追求工业化和民主化都不会成功。(脱离近代化分析不得分)(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小题1:考查了中日向西方学习一成一败的比较,要求学生从学习西方的层次的角度回答,并要求学生回答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的梁启超感慨的原因。
小题1:考查学生对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共和政体的认识,要求学生回答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相应的体制,否则照搬西方体制、缺少群众基础必然失败。
小题1:开放性问题,考查学生概括材料观点能力,并要求学生回答对观点的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02年,《新民丛报》连续刊登《新民说》:“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文中省略的应是
A.英美
B.法德
C.英日
D.美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也。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推戴”以英国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制,“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也。法令由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以日本为代表,虽然是君主立宪制但封建主义色彩浓厚。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含义: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或“改革必须除旧才能立新”)。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或“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改革措施: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四民平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大政奉还”使实权逐渐掌握在天皇手中,消除了日本的地方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天皇为核心的明治政府进行改革打下基础,而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故选 B 项。
点评:1867年10月,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标志着持续260多年的德川幕府统治结束。大政奉还标志着日本封建时代的结束、近代日本的开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