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4-10 01:54:58
选择题 《史记》记载:“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这反映了孔子
A.恪守中庸之道治理朝政
B.主张“有教无类”
C.强调礼制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也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因此C符合题意。A不对,材料无从体现;B不对,这属于孔子教育方面的思想;D不对,这属于孟子的主张。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 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本题所属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