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7-03-05 23:56: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中,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B、废除了天主教会
C、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
D、教会对人们思想和社会政治经济控制削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权威”是指天主教会及其神学
②第二个“信仰”是指路德创立的新教派
③“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指一些教士脱离教会
④马克思用辩证方法分析了路德改革的双重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②第二个“信仰”是指路德的“因信称义”主张;③“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指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他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因此②③理解不对,排除。答案为B.
点评: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反对教会的精神禁锢和罗马教廷的权威统治。它既是一场社会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运动。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主张,实际上是尊重每个人自己对信仰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这其实就是鼓吹思想的自由,也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宗教改革使千千万万的民众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②新教并非仅仅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③天主教会是当时西欧社会的众矢之的? ④宗教力量巨大,资产阶级以它为思想武器进行以封建斗争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⑧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审题,④表述错误,以宗教异端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宗教影响巨大,但绝非“力量巨大”。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 ]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许多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B、流行人文主义思潮
C、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D、是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文化的复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