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新思想的萌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7-03-05 23:15:3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助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适用于
[?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明末清初, 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 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 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 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 也较著名。……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 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 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 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200 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椎崇。
材料三: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比较)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 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后者则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⑴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兴起的什么潮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股潮流兴起的国际背景。(8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6分)。并进一步分析200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的意义。(4分)
⑶请各举一例分别评述材料三中提到的“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出现的文化倾向。(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社会的变迁趋势。(4分)


参考答案:⑴潮流:“西学东渐”(或自方近代科技开始传播到中国)。(2分)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和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6分,答出三点即可)
⑵元素: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儒家文化中“民贵君轻”思想;公平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6分)
意义:促进了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4分)
⑶“五四”以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中体西用”思想,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心理来驾御西方的“器物”;或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文化的眼光去欣赏西方文化。(2分)“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前期倡导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是在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2分)
⑷变迁趋势:由领先世界到落后于世界潮流;由“中学西传”到“西学东渐”。(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
A.中体西用的主张
B.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两者都存在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对西方的工商、科技、制度都要学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其强调了发展工商业、兴学校发展教育科技,变宪法学习西方的政治, 其主张涉及到学习西方的西方的工商、科技、制度,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孙中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联系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其著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孔子说成为变革的大师,借助孔子的名义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因此选B。
点评:本专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区域之一,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及向西方学习的层次、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等方面,其中对西方学习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围绕中国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思想而展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主主义者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12分)


参考答案:洋务派:①思想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②社会实践:洋务运动。③特点: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①主要主张:要求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②社会实践:戊戌变法运动。③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①主要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②社会实践:新文化运动。③特点: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三者共同之处:都挽救危亡。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